蘋果屬薔薇科,仁果類,原產於西亞或東歐。全球品種有安托諾夫卡蘋果、澳洲青蘋、鮑爾溫蘋果、丹霞蘋果、美味蘋果、卡米歐蘋果、科特蘭蘋果、桶蘋果、帝國蘋果、富士蘋果、嘎拉蘋果、國光蘋果、金冠蘋果、金嬌蘋果、蜜脆蘋果、愛達紅蘋果、爵士蘋果、喬納金蘋果、紅玉蘋果、陸奧蘋果、旭蘋果、翠玉蘋果、花紅蘋果、海棠蘋果、五爪蘋果、祝光蘋果、紅富士蘋果、紅星蘋果、葡萄蘋果、祝光蘋果、紅元帥蘋果、蜜蘋果等等。
台灣所產蘋果,多分佈在高山區的梨山、巴陵、武陵等地,為自然美味的蜜蘋果。進口的蘋果,果色繁多,有金黃、紫紅、青綠,果肉有清脆、堅實和密緻之別,因此,台灣全年均有不同品種的蘋果供應。
蘋果由於本身屬鹼性(PH值 3-4),可以中和酸性組織和食物,味甘性溫和、能健脾、開胃、潤肺、止咳、生津止渴、收斂止瀉(去皮吃),除煩解暑、補血、安神。而且從營養觀點來看, 因其具有多重的功效,因此有「果中之王」、「記憶之果」之稱,甚至是人人皆知的「每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的口號。蘋果可以生食、熟食,加工食品有果醬、罐頭、果泥、果汁、酒類、醋、糕點。
蘋果的營養成分
蘋果為美國癌症學會推廣的30種抗癌蔬果中,排名第一。以纖維及果膠功效突出,含鉀量亦高。依據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公佈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記載,植物性化學物質則有胡蘿蔔素、泛酸(鞣酸、蘋果酸、檸檬酸、硒石酸、枸櫞酸、丹寧酸、蘋果香醇(香氣)。在紅色及紫紅色 的蘋果中含有山茶酚及懈皮素(兩者存在於果皮內)、植物性凝血素(Lectin)、β-胡蘿蔔素、茄紅素。
蘋果與癌症的關係
蘋果含有豐富的植物性凝血素,是一種可以刺激淋巴細胞分裂,亦能誘發產生干擾素,增強免疫力,對防癌抗癌有重大意義。在抗氧化物方面,有維生素C、 β-胡蘿蔔素、胡蘿蔔素、茄紅素、維生素E,使細胞不易癌化,免於受到活性氧化傷害,進而預防癌症的發生。同時可以修復受傷(變異)的細胞,抑制癌細胞形 成。其中有機酸中的枸櫞酸、蘋果酸、丹寧酸、山茶酚及懈皮素亦有抗氧化作用及防癌功能。這些都會在一份中、小型蘋果裡攝食到。蘋果纖維中的果膠,能清除腸道有害物質而擊退致癌物質,可預防大腸癌之形成。
紅色及紫紅色蘋果皮的部分含β-胡蘿蔔素、山茶酚、懈皮素,能切斷腫瘤細胞的養分供應途徑,使得癌細胞無法生長。因多數抗癌物質多存在於蘋果皮與皮下,若削皮食用則功效降低。只要果皮清潔得宜,食用時咀嚼時間足夠,連皮實用可發揮功效。若打成果汁,則必須與果皮渣一起飲用,才能吸收全部營養,但是要立即飲用以防止氧化(變色),這是市售果汁所無法比擬的。
蘋果與疾病的關係
更年期會導致鈣、鎂的代謝障礙,造成骨質疏鬆,多吃蘋果可以補充鈣、鎂等礦物質,預防或減少骨質疏鬆。蘋果的纖維、丹寧酸,能止瀉(蘋果削皮食用)亦能助瀉(連皮食用),主要是纖維素與果膠的調配,嬰幼兒若有腹瀉的問題,可以將蘋果削皮切碎煮粥,有助於緩解腹瀉。
蘋果也是排毒水果之ㄧ,因其纖維、果膠和有機酸,具有收斂性。纖維質經過腸道時會吸附細菌與病毒,並且刺激腸胃蠕動,清除體內廢物與毒素,避免亞硝酸在體內形成以及膽固醇的增加造成膽結石。
青森蘋果 外銷台灣1.6萬噸-民視新聞
青森蘋果 「富士」現正豐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