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樂 原產於熱帶美洲,由西班牙人傳至歐洲,然後傳到其他地區。台灣是1694年由大陸引進栽植,但剛開始僅限於野生品種,先民稱之為「拔仔」,因果實多籽類似石榴又是由南洋 傳入,也稱為「番石榴」,後來以其閩南語音譯美化為「芭樂」。日據時代栽培漸盛,台灣光復後,種植面積與產量緩慢增加。1976~1986年間,以自泰國引進的品種,選育出泰國芭樂及世紀芭樂後,芭樂種植面積開始快速成長。泰國芭樂及世紀芭樂皆屬果型大、肉質脆的品種,成為1980~1990年代主要的栽培品種,直到1989年珍珠芭樂與水晶芭樂相繼育成後,因珍珠芭樂品質佳風味好,栽培又省工,而水晶芭樂少籽,在市場上都很受歡迎,南部產區因而相繼更新品種。2006年農試所鳳山分所更育成帝王芭樂,因其果實肉厚、質脆,能彌補珍珠芭樂夏果品質不佳的缺點,也有農友改種帝王芭樂,使得帝王芭樂逐漸取代之前的世紀芭樂,並和水晶芭樂同居於珍珠芭樂以外的次要品種,市佔率各5%。
主要品種:
水晶芭樂:由泰國芭樂變異而來,又稱無籽芭樂,種子少,果面粗糙,有六爪型突起,果形扁圓,質地脆爽,甜度7~12 度,果頂與果肩糖度差異甚大,產量不多。以夏季所生產的果實品質較佳。
珍珠芭樂:果實呈卵圓形,或近梨形,果肉白至黃色,肉質細緻,甜度10~15 度,為目前品種中最甜的,具有特殊甘味與芳香,果肉香甜脆度高。近年來農民用過期的牛奶醱酵成液肥來灌溉而流傳於市面的牛奶芭樂,就是珍珠芭樂種。10月以後所產品質較佳,產地以高雄縣燕巢鄉為代表。
帝王芭樂:2004年大社鄉果農培育成功的帝王芭樂為珍珠芭樂與無籽芭樂雜交的後代, 果實碩大,果肉質脆、果肉較厚,甜度可達13°Brix以上,酸度略高,耐貯藏,夏季果肉仍厚質脆。
產地產期:番石榴的自然產期在夏秋二季,此時病蟲害較嚴重且市面上水果眾多,影響果農收益,所以農民多調節產期以增加冬春果的收成。芭樂產地集中在彰化、南投、嘉義、台南、高雄及宜蘭等縣,而高雄縣、台南縣、彰化縣最多。2008年全台種植面積共6956公頃,收穫量141065公噸,以高雄縣種植面積2727公頃為最大,產量也以高雄縣61207公噸最多,高雄縣又以燕巢鄉所產居大宗,其他則大社鄉有545公頃、阿蓮鄉也有366公頃。燕巢芭樂產地面積達1600餘公頃,年產量近5萬公噸,居全台之冠。高雄縣以外地區,彰化的社頭鄉有418公頃、溪州鄉301公頃都算是栽種面積較大的地區。
營養成分:芭樂含有豐富的鐵、磷、鈣,尤其種子鐵的含量為熱帶果實中最多的。 芭樂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以葉所含最高,其次是皮、果肉。
保健價值:常見水果中抗氧化力FRAP值在65mmol/100g以上者,有桑椹、 珍珠芭樂、巨峰葡萄三種。芭樂果實富含維他命C、丙胺酸、胱胺酸,能養顏美容、健脾胃、改善牙齦出血、預防壞血症,提高免疫力等功用,改善糖尿病、預防高血壓及壞血症。芭樂葉含有多酚類(polyphenols)及維生素C,能抗紫外線、對抗入侵的細菌及病毒,也能降血糖。近來彰化縣社頭鄉農會更將芭樂的嫩葉摘下,以現代方法烘焙加工而成「芭樂心葉茶」,據說對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肪有改善與預防效果。
選購要領:一般珍珠芭樂以中型果較好吃,外型要盡量接近圓,如果是橢圓或西洋梨型的口味會較差。好吃的珍珠芭樂外表要有細細的珠粒狀突起,不能太平滑。青熟果實有重量感,果皮翠綠或白綠富光澤。黃熟果實香氣濃郁,果皮乳黃者為佳。
注意事項: 芭樂果實含鉀量較高,容易使血鉀濃度提升,因此腎臟病患不宜多吃。芭樂含有鞣質,多吃可能導致便秘,所以體質燥熱者、已有便秘情況者都應避免食用過量。一般而言,每日攝取量不超過1/2~1顆 ,OK啦。
高雄農業故事館 - 番石榴 國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