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崙」可以說是褒忠區特殊的地理景觀,其中又以位在田洋的臥龍山最
大。臥龍山美麗的傳奇故事,不僅豐富了我們的心靈,沙崙裡多樣的動植物
生態,也提供了我們重要的自然資源。滄海桑田,物換星移是經過許多世代
才形成的,但是人們大肆的破壞自然環境,卻可以讓臥龍山毀於一夕之間,
我們因此失去了上天所給予我們寶貴的資產。
台灣西部沿海地區,早年因為季節風肆虐,自然形成許多沙丘地形,本地稱
為「沙崙」。臥龍山就是一個大沙崙,面積約十五公頃。原名「大坪崙」,
在褒忠鄉北邊,東西蜿蜒數公里,如一尾傳說中的大活龍,地理師認為是
「龍珠穴」。相傳此地是一座龍脈,會誕生真命天子,已先出生護駕的十八
壯士要保護天子,其腳程之快賽過駿馬。又有傳說臥龍山的龍頭那裡只有一
根竹子,每年只會長二枝竹筍,有人說那是龍鬚,還聽說,當風把臥龍山的
沙吹起,很像龍在翻身。傳言臥龍山上生長一種藥草,不管生什麼病,都可
以醫治好,可是因為臥龍山的地理被敗壞後,它的藥性就失效了。
原來傳說清廷因害怕真有天子在本地出現,故御派地理師楊本縣破壞本地風
水。他用「馬拖(斬)刀」的方法,從大坪崙中間切過,崙南邊的小河龍
(農)溝(現稱有才大排),血流三日夜。之後,天災人禍頻仍,住有數百
戶人家的大坪崙庄因天災瘟疫而廢庄,成為廢墟。
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閩人薄昇燦開拓馬公厝、埔姜崙、龍岩厝、潮洋
厝、東勢厝至台西鄉海口一帶。
臥龍山以前都不會長草,聽說是被地理仙楊本縣破壞後,才開始長草,庄南
有幾個小山丘,本庄庄民結居「龍珠穴」地,因為象徵吉祥安和,所以 才
叫「龍岩庄」。本鄉耆老都聽過這個傳說,並告知後代。
日本佔領台灣後,極力發展產業,搜購田地成立農場,種植甘蔗,並設立製
糖會社(糖廠)。「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因為看到龍岩地區有山有水地理
環境優美,昭和十年十月十八日(即民國二十四年)大日本製糖會社社長
(相當現在的董事長)藤山雷太依據民意,把大坪崙山命名為「臥龍山」,
並立石碑在大崙頂。
石碑正面鐫刻著「臥龍山」三個字,蒼勁有力; 背面刻著「昭和十年十月二
十八日命名 藤山雷太」。早期台灣有三十五個糖廠, 分別屬於「明治製糖株
式會社」和「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二大企業,龍岩糖廠為「大日本製糖株
式會社龍岩製糖所」,當時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的社長叫「藤山雷太」,三
十多年前日本有一位外相,相當於咱的外交部長叫藤山愛一郎就是藤山雷太
的兒子。
藤山雷太在臥龍山西北邊設立糖廠,叫做「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龍巖製糖
所」,在臥龍山南面建員工宿舍,宿舍分成三區,山麓到小河邊為高級職員
宿舍區,大都是日本人居住,俗稱「日本宿舍」,河南邊以聯外道路為界,
東邊是一般職員宿舍,更東邊則是日本小孩讀書的小學
(現在的龍岩國小);西邊是工人宿舍;生活社區的公共設施十分完備。
宿舍建築格調為日式平房,前有庭院後有空地(菜園),周圍有綠籬。
宿舍區通路便捷,兩旁種植茄苳樹、福木、相思樹、白千層……,綠葉成
蔭;聯外道路寬敞,兩旁種植鳳凰木,夏天鳳凰花開,整片嫣紅加上蟬鳴唧
唧,充滿詩情畫意;西邊是小火車站,是交通樞紐,人潮貨物在此吞吐;
橫貫東西的小河流,水質清澈可見底,野生魚類繁多,是小孩親水戲水、
捕魚的場所,每當虎尾糖廠製糖完工洗罐時,廢水流入小河中,魚類無法忍
受浮在水面,整條河中大人小孩拿容器撈魚,蔚為奇觀。
臥龍山來是龍巖名勝之一,是龍巖糖廠的重要屏障,圍著糖廠村,西連有才
村,綿延數公里,蜿蜒如一條龍。面積有十五公頃,種植防風林,龍岩糖廠
未設以前,甘蔗都運到虎尾糖廠榨糖。龍岩糖廠開發時,有毀掉一部分沙
崙,設立龍岩農場辦公室,倉庫和宿舍。臥龍山上古木參天,有神社,供日
人及機關團體祭祀,南側山坡建有俱樂部(貴賓招待所)庭園布置匠心獨
到,有涼亭、噴水池、奇花異草,樹石盆藝及名貴樹木。山下有棒球場、
網球場、排球場、四個籃球場、自來水廠及游泳池;有公園(勝過同心公
園)、圖書館、戲院及幼稚園,樹木蒼鬱,環境秀麗,景色宜人,是雲林縣
平地最美麗的風景區。
光復初期東邊山麓有兵營,好像是從舟山群島撤退的部隊,駐軍對地方也帶
來短時間的繁榮。民國六十年雲林縣教育局選擇此地舉辦兩期幼童軍木章預
備訓練,當時中國童子軍總幹事崔德禮先生(建國中學校長),蒞臨指導,
稱讚這裡比陽明山營地還好,附近國中小也都到此郊遊辦活動。
可惜民國五十四年國際糖價大跌,又因龍岩糖廠經營不善,龍岩糖廠面臨關
廠命運,整廠機器賣給外國,員工遣散至其他糖廠,所有資產歸併虎尾糖
廠,台糖公司為了增加耕作面積,不但廠房、宿舍全部拆除,夷為平地,
在民意代表慫恿下,更於民國六十四年前後,將臥龍山砂土標售,由糖廠的
小火車,將沙土一車一車的運往斗南附近填築高速公路,「臥龍山石碑」
移往虎尾糖廠同心公園放置,臥龍山也化為烏有,漸被淡忘,臥龍山的劫
數,證明人類是破壞大自然環境的罪魁禍首。
山腳下一條溪水潺潺流過(即今有才大排),有山有水,當年的糖廠村宛
若世外桃源,可惜關廠後,整座山被挖平了去當高速公路的路基,臥龍山
石碑被移到虎尾糖廠同心公園內,有才大排西側現在則有許多養豬、養雞、
養鵝場,加上其他廢水污染,使得當年清澈見底的美麗小溪成為噁心的臭
水溝。
現在這塊石碑放在虎尾糖廠對面同心公園西南角,石碑本來應放在龍岩美
麗的臥龍山上,但龍岩糖廠關廠後資產合併虎尾總廠,台糖公司為了增加
耕作面積,不但廠房、宿舍都拆除夷為平地,連臥龍山的砂也標售,臥龍
山的砂,由糖廠小火車一車一車的運往斗南附近填築高速公路,美麗的
「臥龍山」很快變成平地成為甘蔗園,台糖公司及某些包工程的民意代表,
就是破壞自然環境的劊子手。
滄海桑田成令人無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