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920年海飛茲在倫敦舉行首演時,喬治、蕭伯納被其演奏深深打
動,曾預言海飛茲將會在小提琴史上留下不朽之名,他的音樂完美無
缺,無與倫比。海飛茲對整個世界小提琴演奏的影響意義是巨大的。
三代小提琴演奏者懷著崇敬的心情低聲誦念著海飛茲的名字,海飛茲
仍然是他們追求的理想,美國作家及小提琴家亨利、羅斯對海飛茲進
行了完美的總結: 「如果海飛茲從來沒有誕生過,小提琴的演奏水平
恐怕就不能達到我們今天這樣完美的頂峰,這是他在世界各地的同行
們都承認的一個事實!」
亞夏、海飛茲1901年出生於立陶宛的維爾納, 父親是維爾納交響
樂團的首席小提琴。他從嬰兒時期就對音樂有著敏銳的反應,三歲時
父親給了他一把四分之一尺寸的小提琴,他在一個星期內就能拉了,
開始他跟他的父親上課,但是很快地超過了他的父親,於是就進入維
爾納皇家音樂學校。他在還不到五歲時,就在擠滿了聽眾的音樂學校
的大廳中開始公演 了。一年後他為一千多名聽眾演奏了孟德爾頌的小
提琴演奏曲。海飛茲七歲畢業於音樂學校,並去聖彼得堡演奏給奧爾
聽。根據海飛茲的看法,奧爾是一位無與倫比的教師,認為在這個世
界上沒有任何一位教師能趕上他。雖然奧爾的學生們一般都有足夠的
技術,以便教師能專門從事音樂方面的教學,然而他也有著解決各種
技巧的辦法,他對技術的要求也和音樂表現一樣嚴格細緻,當必要時
他就拿起琴來進行示範。奧爾的準則看來似乎是這樣的,學生表現的
越是有興趣有能力,他教得也越多。海飛茲還是音樂學院的學生時,
他就在聖彼得堡以及俄國的一些其他城市舉行的音樂會,有一次在敖
德薩的一場室外音樂會, 兩萬五千名聽眾起立向他致敬,在他的足跡
邁出俄國之前,有關他的報導已經在整個歐洲流傳開來了,1914~1918
年由於戰爭爆發,中止了國際上音樂會的演出活動,因此海飛絲的父
親決定冒著戰爭年代橫跨太平洋的危險,帶領他的孩子到美國進行首
次演出。在美國的首演是於1917年10月27日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舉
行的,海飛茲那時十六歲,有著細長的身材、藍色的眼睛和整齊的捲
髮。他不僅以他那輝煌的演奏,而且也用他那冷靜的舞台風度震憾了
他的聽眾, 其中包括那座城堡所有的最高階層的弦樂演奏者。隨後,
他又前往倫敦女皇大廳首演,他在世界各地都取得場場爆滿,演出相
當成功,因此他的名字傳遍了世界各大洲 ,以後海飛茲非常繁忙,每
年大約要演出兩百場。 他所舉行的每場音樂會幾乎都受到人們的熱烈
評論,人們讚揚他那無懈可擊的演奏,他那優秀的左手技巧,他那精
彩的運弓,他的句法及他的音樂修養 沒有什麼話可以正確地表達出他
那真正的天才。
海飛茲的那種艱難而不費力的演奏,他的聲音, 他那精確的音準,他
的運弓所產生的無現色彩變化,這一切都是無與倫比, 在音樂表現方
面,他有著敏銳的感覺,但又從來不會變成多愁善感。在這方面海飛
茲也是無與倫比的。作為一個人的海飛茲仍然是不可思議的。作為一
名小提琴家,他的影響將繼續在今後的幾個世紀中引起回響。
Gluck 格魯克 - 旋律 Melody (奧菲歐與尤麗蒂斯)Orfeo ed Euridice,
Wq.30 這支極盡纏綿的小提琴樂曲叫做《旋律》:Melody。由德國作
曲家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7)創作於1762年。幽
怨而哀豔的琴聲,彷彿傾訴著曾經纏綿的愛情。如今,人別離、愛無
奈;往事繽紛,思緒迷亂。痛徹心扉的憂傷,就像一張無形的網,越
想掙脫越是死死纏繞。糾纏一生的愛,是揮之不去的痛…
Jascha Heifetz plays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Caprice #24 di Paganini by Jascha Heifetz
Jascha Heifetz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